爬山的體悟:中年後的自信不在「腦」,而是「腳 」

文/吳淡如

上坡比較累,下坡比較好走?幾年前吳淡如挑戰了登上富士山,她發現爬高山只需一步步適應,下坡路反而難走――就像人生。。中年後人生就一定要走下坡路嗎?其實,有別的可能!如果最近有聽她的podcast,就知道她奉行「只要出門就會到」的哲學。這是我們下這個標題的原因:自信不是用想出來的,而是行動,就從練身體開始!

會變成運動愛好者,是我始料未及的。爬山,更是我本來很討厭的,然而,登上富士山一直是我的願望。富士山有3,700多公尺。因為緯度關係,它的山頂應該等於近6,000公尺的亞熱帶高山。我曾在秘魯高原上得過高山症,所以一直用這個理由阻止我自己。

它原本是個火山,鈍圓錐體不難爬,只要一步步往上走,並確定自己一直在深呼吸。

上坡路看似艱辛  一步一調節終能適應

我第一次爬山,就是富士山,平時我連七星山都沒爬過。爬高山這件事很奇妙,和「成功」給我的感覺一樣︰如果你是慢慢爬上去的,一步一調節,你到再高的地方都會適應,不會忽然頭昏腦脹,目眩神迷,如果你是搭機一溜煙被放下去的,那麼不得高山症都難,因為你難以適應壓力的改變。

我是在富士山五合目,也就是2,000公尺左右的登山口,和登山朋友們集合的,在此之前,我沒爬過山,連登山杖和帽子,裝備都是在登山口買的。我只帶著我的傻膽,和稍加訓練過的體力。

我想,如果跟著隊伍往上走,那麼,我就會到達終點,不是嗎?以統計比例來說,去爬的人98%都成功了,跑得完全馬的我又有什麼理由不能登頂?

下坡路不見得好走  不是奮鬥而是忍受

上山到3,000公尺後的確讓我感到呼吸困難,下山時一路踢著火山礫,又在在提醒我「人生下坡路不好走」。富士山上坡和下坡不同路。上坡的感覺像在爬花崗岩,下坡一路踢著滑不溜丟的火山石。下坡還比上坡容易打滑跌倒。而且,太陽很毒,毫無遮蔽,也無風景。感覺自己不是在奮鬥,而是在忍受。

富士山攻頂,只一天,但那一天彷彿一生起落。下坡路似中年之後。年輕時像在走上坡路,舉步維艱,吃力翻山越嶺,一直以為「退休」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,總想下坡路好走,事實上,下坡時由於體力耗盡,風景無聊,才悟到上坡路的艱難中自有美妙之處。我不希望中年之後只能走下坡路。大家期待的那種不用上班,不必有用的日子,其實對我來說實在沒有吸引力。

自信不能只是腦內風暴  強壯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石

運動後我改變了對「自信」的看法,自信不能只是一種腦內風暴;不能沒有強壯的身體當基石。對自己的身體掌握度比較好,才會真正相信自己有力量做些什麼

中年後,持續運動的人,通常都自我感覺良好,帶著正能量。不會見了朋友就長吁短嘆,只說自己這裡疼那裡痠,光愛在群組裡傳一些以訛傳訛的「吃什麼最健康」,把嘴巴的能力無限擴大。若是功利之徒,更該運動,誰願意把過去辛苦賺的錢,都花在醫藥費上?

中年之後,人生不得已不走下坡路,偶爾上坡,會看到不同世界,仍然風景遼闊!

 

本文摘自「50+」:https://50plus.cwgv.com.tw/articles/20510?utm_source=facebook&utm_medium=social&utm_content=post&utm_campaign=&fbclid=IwAR1CkasISpLI4IIo4WHxoH0TE6QKi6pJwWwgr8onz8lQZ72IjxlxdHkPF3M

作者:吳淡如

圖片/攝影:日日寫真

(原文轉載自遠見雜誌,原文標題為《人生下坡路並沒有比較好走》)

將此網頁內容分享推薦給親朋好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選擇以下要比較的欄位,其他欄位資訊將會隱藏。可以拖拉方式來調整欄位位置
  • 圖片
  • 產品型號
  • 產品評價
  • 產品簡介
  • 尺寸-長/深x寬x高(詳見「產品規格」)
  • 重量(詳見「產品規格」)
  • 產品價格
  • 庫存/預購
  • 放入購物車
  • 額外資訊
  • 產品介紹
點選此「比較列」的上方,即可取消顯示此「比較列」
顯示/隱藏 產品比較表
本網站使用 cookie 以確保您在我們的網站可以獲得最佳的個人化服務與體驗(「隱私權保護/服務規範」